8月16日,隨著睦西13號風機葉輪和機艙在近百米的高空精準對接,大唐河南清潔能源公司首批次40余臺風機綜合治理工作圓滿結束,標志著該公司風機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,為同類型設備治理、企業(yè)提質增效提供價值參考,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基礎。
從4月中旬開始到立秋時節(jié),該公司風機綜合治理專項工作組成員的膚色,由黃色變?yōu)榧t色,最近穩(wěn)定在了“黑色”。風機治理工作的難度隨著他們膚色的變化也在逐漸增加,施工高峰時期形成了五個吊裝作業(yè)面同時作業(yè)的局面,這在該公司從未有過。而風電場集控室里的監(jiān)盤系統,紅色故障風機逐漸變少,綠色正常機組逐漸變多,安全生產的基礎也越來越實。
“黃色”的隱忍與擔當
“你今天不給我解決,我就不走了!”一大早,風機治理組協調主管黃龍飛怒氣沖沖地走進了三門峽當地移動營業(yè)廳。一向隱忍“好脾氣”的他,為何突然情緒大爆發(fā)?原來在吊裝作業(yè)高峰期,為了確保工期流暢,他從早上5時開始,一天接打省內外電話118個,手機號被移動公司列入疑似詐騙監(jiān)控名單,無法接打電話得他只能來到營業(yè)廳解決問題。
自從4月份綜合治理以來,黃龍飛幾乎全天候“連軸轉”,全身心投入到風機治理協調工作中去。而同樣隱忍的還有風機綜合治理背后的技術人員。
“綜合治理是一項長期艱苦卓絕的過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我們只能在治理過程中總結復盤,不斷完善技術措施和質量管控,為治理之路注入動力和信心。原計劃要更換112臺風機的液壓系統,最后確定為通過換油、更換濾芯及電磁閥、油路清洗等措施進行治理,僅此一項節(jié)約400多萬元。我們還要努力既治理好風機又能節(jié)省更多的成本?!彪m然方案已經實施,生產技術部副主任王瀚和同事依然全天候駐扎在風場,為的是能第一時間取得一手資料,及時調整優(yōu)化設備治理方案。
“我原本是生技部的職工,‘三定’后到的風電場,到了以后最大的煩惱就是晚上睡不著覺,腦子里反復在琢磨著風機綜合治理的事兒,每天一睜眼就是在處理風機技術難題。我體重十來年沒變過,到了風電場兩個月掉了九斤。大家都很辛苦也非常用心,我們都知道風機治理好了,安全生產基礎就更牢固了?!憋L電場技術專工張肖飛說道。
“風機軸承限位開關和限位塊安裝位置肯定是錯了!”綜合治理組檢修班副班長張亞飛在吊裝前驗收時發(fā)現這一重要隱患。一旦將安裝錯位的葉輪吊上去,意味著風機將長時間處于“限負荷狀態(tài)”,損失電量可想而知。面對生產廠家的反駁,他和同事們眼神堅定、不慌不忙地逐一驗證這一錯誤的發(fā)生邏輯,最后證實是圖紙設計錯誤,讓生產廠家人員豎起了大拇指。
4月份,風機治理初期,他們土黃色的臉上雖略顯疲憊,但心中在燃燒著紅色的熊熊烈火。
“紅色”的信仰與召喚
紅旗獵獵,鐵骨錚錚。在風電場3號風機吊葉輪現場,“黨員藍盔突擊隊”的隊旗迎風招展,風機治理組組長鄭志忠正和河南發(fā)電公司安全監(jiān)督部負責人張紅光,組員陳德強、李迎九監(jiān)督現場施工。風機專項治理組共18人,其中黨員8人,個個都是經驗豐富、技術高超的行家里手。在該公司黨委發(fā)出號召后,大家從不同崗位和專業(yè)迅速集結在一起完成風機治理重任。
天氣炎熱,工作要避開高溫時段,為了確保安全,還要避開大風天、雨天。為了抓住僅有的吊裝窗口期,治理組成員每天早上都是4點多起床,晚上下班沒有固定時間。他們以計劃為龍頭,緊盯工期做謀劃,結合現場實際策劃吊裝順序,出現偏差及時調整,合理開展工作面。“現在三門峽地區(qū)有3個作業(yè)面,平頂山有2個工作面,全部都是高風險作業(yè),點多面廣風險高。我們是黨員,更要嚴把安全、質量關,作為黨員,更要沖鋒在前?!编嵵局业钠つw曬得黝黑,在山頂上的黃昏里更顯得黑亮,胸前的黨徽是他的信仰。
“三定之后,風機綜合治理組中一部分為火電企業(yè)轉崗來人員,技術培訓是一道難關?!睘榇_保綜合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,同時為該公司儲備技術力量,鄭志忠?guī)ьI團隊立足實際需求、發(fā)揮技術優(yōu)勢,把握吊裝等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全方位強化人員培養(yǎng)。加強技術培訓,組織所有人員對吊裝作業(yè)檢查卡、質量檢查控制卡、三措兩案等技術文件進行專題學習;開展檢修工作標準化、程序化管理,開工之前邀請技術人員到現場指導,根據現場實際操作編寫輪轂拆接線作業(yè)指導書,讓所有新到崗職工均能按照作業(yè)指導書規(guī)范作業(yè);充分利用葉輪下架機會,開展電阻測試儀、對中儀、內窺鏡等檢測儀器的專題培訓工作,通過現場實操使參與現場工作人員人人會使用。第一階段19臺風機綜合治理結束后,治理組13人在短時間內具備了獨立開展齒輪箱內窺鏡檢查、單獨開展發(fā)電機對中、獨立進行3兆瓦風機的調試以及風機常見故障處理等工作,為該公司發(fā)展儲備了一批技能人才。
“黑色”的沉穩(wěn)與擔當
當設備治理的戰(zhàn)斗打響,一夜之間,風電場全體人員進入到戰(zhàn)天斗地的狀態(tài)。
“我們風場主打一個關鍵詞:吃苦耐勞?!眲偵先螞]多久的副場長楊旭總結一個多月來的感受?!罢l都知道風機綜合治理這塊‘硬骨頭’有多么難啃,缺陷多、人員緊張,壓力從頭頂直達腳心。既然公司下定決心醫(yī)治‘沉疴’,我們就要鼓起勁、加滿油,耐心找出方法,從目標中催生動力,扭轉被動局面?!?/p>
風場維護部只有13人,一方面要維護運行風機的正常消缺;另一方面,要利用變槳軸承下架的機會進行內部系統改造和治理。平均一周的工作量遠超同區(qū)域風場,但每個人心中都牢記增發(fā)電量是第一要務。
“有一次要定檢三條線路,工作結束后,通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故障,那時候已經是晚上7時30分,如果第二天恢復線路,則風機就要晚投入運行,即便按照每小時1300度電來算,10臺風機的損失電量很驚人。”維護班班長張滿超說道。為了增發(fā)電量,他果斷帶領同事連夜作戰(zhàn),所有可作業(yè)人員全部上陣,一直到深夜12時55分,通訊線路全部恢復正常完畢,他們才停下來歇口氣。
這,幾乎是常態(tài)。
“希望能早點實現按時下班的小小心愿,幾個月不見的姥爺到家里孩子們都爭著找,我回家的晚孩子都不找我?!闭勂疬B續(xù)作戰(zhàn),楊旭眼底泛起淚光。統計結果顯示,風機治理以來,較治理前故障已大幅下降,目前正朝著更好方向發(fā)展。
回想開展治理之初,該公司邀請廠家指導就風機狀態(tài)進行檢查、檢測,組織技術人員召開專題會議,千方百計尋求綜合治理“良方”。而經過反復排查論證、五次修改,最終確定了包含特定機型風機重新設計加強型軸承整體更換,同步實施人孔蓋板改造、風機液壓站、狀態(tài)監(jiān)測系統等改造的風機綜合治理方案,以“一次做好”的理念,舉全員之力全面攻克風機綜合治理難關。
該公司將風機電量、利潤落實到人,并開展電量損失率每月對標,同步依托增發(fā)電量、檢修工時制、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等獎勵考核機制,切實將設備可靠性與績效掛鉤,增強職工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。設置綜合治理百萬專項基金,充分發(fā)揮17個技術攻關小組效能,激發(fā)廣大職工大力開展風機綜合治理,全力降缺陷的積極性。
久久為功,方能行穩(wěn)致遠。數月來,他們膚色“漸變”的背后,是飽經風霜的磨礪,是擔當作為的見證,也是設備健康水平逐步變好的“符號”。他們的辛苦山知道、風知道,也終將轉化為企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的不竭動力。